找到相关内容25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

    的生身观成之后,次观佛的法身,具有十力、四无所畏,大慈大悲等无量善业。先观生身次观法身,就好像世人先念金瓶,再观瓶内的摩尼宝珠一样。生身好像金瓶,法身就好像瓶内的摩尼宝珠,因为佛身具有无量功德法藏,...

    向 学 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4767526.html
  • 色心诸法之分析(1)

    善为业。又名三善根、为一切善业之根本。  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恿〖FJF〗〖FJ〗为性。对治懈怠满善为业。言满善者,无贪著三能正作善由精进力、策发勇往,令善成满。轻安谓远离粗重,调畅身心,堪任为性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2367628.html
  • 试论印光大师与太虚大师之思想差异——以近代佛教面临之困境及其改革发展为背景

   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又须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:王仁仆忠,  恪尽己分,不计他对我尽分与否,我总要尽我之分。能於家庭及与社合·尽谊尽分,是名善人。善人  念佛求生西方,决定...

    周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267848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ldquo;不放逸者,精进三根,依所修断,防修为性,对治善业,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业。”17   第十行舍:舍能维持心理平衡,因三毒令心昏沉掉举,唯有远离,方能令心得到平等,安于寂静,唯有舍去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苏东坡说禅:第一部分 参禅前

    指清静业,即世福、戒福、行福三种福业。这三种福业中,“世福”是指要孝养父母,事奉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;“戒福”是指要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;“行福”是指要“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...

    师雅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968079.html
  • 建立幸福人生的十种行为

    会在暗中保护着。《长阿含经》卷二十说:“修行善法,具十善业,如是一人,有百千神护”。   七、常无恶梦寝觉快乐。杀生的人时常都会担惊受怕,你看那些杀人的凶手,白天心惊胆战,夜晚恶梦缠绕,一天到晚内心...得到无穷无尽的幸福。那么,一个人如果修十不善业道,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?在佛教经典里也有一部叫《佛说十不善业道经》,跟我们现在讲的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的内容截然相反。这个十不善业,就是造成人生种种痛苦的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968141.html
  • 晚唐禅宗青原系下五代的白话诗

    真实义,四者力,五者成熟众生,六者自熟佛法,七者无上菩提。”南传佛教则称戒、定、慧三学为三学处。此处意为修习禅学的方法。皂白,即黑白。本指黑业、白业,即恶业、善业。曹洞宗人以黑白表示区别、差别之义,或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168347.html
  • 唯一的道理(2)

    。  还有,一个人应该观照这些法的生起、消失以及法的生与灭。如此,我们可见到他们的生起和消失之因素,即是无明、欲望或执著,业和滋养物。  身体是依营养来维持。善恶业报也是身体的来源。善业装饰身体而恶业...轮落回恶道而受苦。即使是有某些善业之故而出世于人界,他们将会遭受到苦难如早亡、患病和贫困。这些烦恼使他们轮回生死,而且经受苦难如衰老、病患和死亡。如果一个人想要解脱这一些苦难,则应勤奋净化自己祛除烦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768384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四)

    利心为障难,所以,以受障为难。以增长善业为功德,以福德智慧而成善法为功德自性,以时常修习诸波罗蜜为出离,以到达十地圆满为究竟。由在一地一地的加行精进方便中,彼此契合不离。    3(受)世俗发心之四力...

    传道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16845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五)

    证“大果”。  大取者:以初发心时,即能摄受一切众生的缘故,名为“大取”。  大忍者:于发动力行时,能忍一切大苦的缘故,遂名“大忍”。  大义者:在得果时,能广说法义利益一切众生,使其善业成就,故称作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7.html